公司馬上十周歲了,我到蒸瀏記瀏陽蒸菜也快十年了,十年歲月,風雨兼程,卻如白駒過隙,轉瞬即逝。我有幸作為參與者、親歷者與見證者,一路相隨,感慨頗多。
憶往昔,為更好地兼顧家庭,急切回老家瀏陽。那時,我與蒸瀏記老板彭總素未謀面,僅僅是微信好友。一天晚上十點,我看到彭總在朋友圈發布的招聘信息,稱他需要一名助手。憑借平日里從他朋友圈中對他的了解和判斷,我立刻決定寫一封求職信。信的內容如下:
余大學生涯加之工作,走北闖南,六載有余。近幾年,觀家鄉瀏陽之發展百花齊放,思歸故里之心日漸加重,苦于不得良機。湊巧今日觀彭總微信招聘,遂動心,提筆寫信于此。回想識彭總于2013年某日。因快樂米盧拉我入“瀏陽人”微信群,才得以加彭總微信,可謂機緣巧合。加微信期間,鮮有交流,經常點贊。但從旁窺得彭總為人處事之風格,務實勤奮,令人欽佩;觀誠人文化之發展,迅猛飛速,令人驚嘆。曾臆想:若能與“誠人者”闖天下豈不快哉!正所謂:心誠所至,服天下;精誠所至,立未來,誠人者自成也!
那時為引起彭總注意,我故意用半文半白的文字給他寫了一封信,沒想到還真引起了他的注意。2015 年 3 月,我正式加入誠人文化,擔任老板助理一職。后來因工作需要,我從文化公司轉到了蒸瀏記。那時,彭總對我說:“一起做事業,身體累心不累。” 時至今日,確實如此。由于崗位的特殊性,與其他同事相比,我有更多的機會和彭總以及公司各部門同事接觸,更能理解公司倡導的企業價值觀:“勤奮、正直、感恩、擔當”,也更清楚公司想振興瀏陽蒸菜產業的使命擔當。蒸瀏記是餐飲連鎖企業,但彭總經常說我們和傳統餐飲企業不一樣,我們要用互聯網思維來做蒸菜。所以大小會議上,彭總經常說的就是:“我們的格局要高,眼光要遠,蒸瀏記創立之初,就是定位全國連鎖,自蒸瀏記之后,瀏陽蒸菜店給人的形象不會再是夫妻店的形式,我們會帶動整個瀏陽蒸菜產業行業的發展!”。我們創造了獨特的VI 視覺系統和裝修風格,并不斷優化迭代,我們曾通宵達旦地開會,探討如何讓瀏陽蒸菜的展現更加美觀,會議開到凌晨4點多突發奇想,想到了方形木蒸籠的呈現方式,當天上午十點多就高效的做出了樣品,于是便有了現在的木蒸籠加保溫臺的網紅售賣方式。我們獨創了“生鮮、冷鏈、日配到店”的全新供應鏈模式,實現了瀏陽蒸菜的標準化制作,并運用美學思維重新設計、創新瀏陽蒸菜,構建起了整條瀏陽蒸菜產業生態鏈。
在遇到豬瘟、疫情、限電的時候,我們央廚的伙伴團結一致,齊心協力,尤其有一次下班之后,晚上突然接到通知說明天限電,臨時開緊急會議決定凌晨3點全員都準時上班,沒有任何人打退堂鼓,看著窗外遠方的剛微微亮的時候,車間燈火通明,熱火朝天的生產,那一刻的心情是難以用語言形容。在擴大影響力方面,我們也曾通宵達旦地準備,在瀏陽古港接待省、市領導,在瀏陽大圍山山頂承接杜鵑花節的餐飲服務,風雨無阻,調配資源,克服了重重困難;最令人記憶深刻且感動的是,2017 年 3 月 11 日,我們在省會長沙組織了一場以 “用創新闡述正宗” 為主題的蒸瀏記品牌發布會,首次將瀏陽蒸菜推上了 “大雅之堂”。那次我作為現場的組織者、參與者,熱淚盈眶,與有榮焉。后來,我們帶著瀏陽蒸菜走進了人民大會堂,登上了湘菜年度盛典,甚至走進了聯合國,將瀏陽蒸菜的影響力不斷推向新的高度。現在看來,這些會上的“豪言壯語”,那個時候聽了感覺有點不真實,都一一變成了現實。未來,如果有人撰寫瀏陽蒸菜的發展史,在推動瀏陽蒸菜的發展和提升其影響力方面論做出了“不可磨滅”的貢獻,一定有蒸瀏記。回顧這十年來,我個人經歷了轉型、娶妻、喪母、生娃,生活中宛如一部情節跌宕的電影,可謂五味雜陳、悲喜交加。但在職業的長河中,與蒸瀏記朝夕相處共同走過的十年,無疑是我不斷收獲和成長的黃金十年。我有幸在不同的重要的崗位上的任職,鍛煉了我的能力、增長了我的閱歷、提升了我的信心,讓我收獲滿滿,我心懷感激。如今,在我的身上,也已深深烙上蒸瀏記人的獨特烙印,它是奮斗的勛章,也是我前行的動力。展望未來,信心滿懷。未來的經濟形勢或許不容樂觀,但經歷了疫情肆虐的三年,我們非但沒有被打倒,反而實現了逆勢增長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個人和公司都得到了成長,形成了我們企業獨特的韌性,這種韌性源于瀏陽蒸菜的深厚底蘊,源于蒸瀏記創新的供應鏈模式,更源于我們十年堅守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,以及在大浪淘沙中凝聚下來的這群堅守團結的伙伴們。我相信下個十年我們的故事一定會更加精彩!
【內部刊文 不參與評獎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