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0日,蒸瀏記Sun Plaza店開業;
5月24日,蒸瀏記Yishun店開業;
5月10日,蒸瀏記Paya Lebar Square店開業。

繼2月22日首家海外門店在新加坡開業之后,瀏陽蒸菜標準示范品牌——蒸瀏記在近一個多月以來,又連續在新加坡新開三家門店,穩步拓展海外市場。今年7月,蒸瀏記吉隆坡首店也將開業,目前正在緊張籌備當中。
聯手思家客,拓開市場空間
新加坡是湘菜出湘出海戰略的重要支點,也是蒸瀏記選擇出海的首站。4月初,湖南省商務廳主辦的2025“味道湖南·湘飄萬里”新加坡專場活動舉行。蒸瀏記與新加坡最大的連鎖華人超市——思家客(SCARLETT)現場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。
思家客在新加坡擁有四十多家分店,主要銷售中國零食等商品,很受消費者歡迎。目前,蒸瀏記在新加坡開業的4家門店,均開設在思家客的各地分店內。兩大品牌的強強聯手、優勢互補,不僅豐富了思家客超市的餐飲業態,增加了客流量,也拓展了更大的市場空間。
4月10日,《人民日報》刊發報道《湘菜出海香飄多國》,特別關注到蒸瀏記首家海外門店生意火熱的盛況。
瓦缽、竹蒸籠……蒸汽騰騰的煙火氣,地地道道的瀏陽味,食客滿座,一座難求。這樣的場景讓許多旅居新加坡的家鄉人感觸滿懷,用鏡頭記錄下海外飄香的瀏陽蒸菜。

瀏陽蒸菜以其原汁原味、健康營養的特點深受國內消費者喜愛。在蒸瀏記的帶動下,這一傳統美食如今已跨越國界,讓更多人領略到瀏陽味道的獨特魅力。
現做式標準化,贏得海外市場
“湘菜出海,主要面臨供應鏈、廚師以及本土化等三大問題。”澳大利亞中國總商會墨爾本分會會長潘元生在接受《湖南日報》采訪時,直陳湘菜出海的痛點。
經過十年發展,蒸瀏記憑借完善的供應鏈和標準化體系,實現了中式餐飲“現做式標準化”,在國內已經發展連鎖門店200余家,獲評“沙利文2024年度中國蒸菜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”。
從首店開業到如今第四家門店開業,蒸瀏記的“現做式標準化”在新加坡已經贏得了消費者的肯定。“門店捕客率、凈碗率等數據都超出了預期,用餐顧客評價很正面。”蒸瀏記東南亞戰區總經理劉三平表示。
如今,蒸瀏記在新加坡的門店,每天可供應30多道菜品。粉蒸肉、香芋排骨……這些原汁原味的地道瀏陽蒸菜,不僅在國內備受追捧,也成為許多海外食客的“團寵”。
不僅如此,蒸瀏記還引入“瀏粉”品牌,將湖南米粉帶到了新加坡。5月以來新開的三家門店,消費者均可品嘗到地道的湖南米粉。

兩月開三店,直面國際化挑戰
相比較而言,兩個月新開三家門店,食材供應和用工需求持續翻倍增長,在劉三平看來,這更具挑戰性。
新加坡全球化程度高,許多食材都依賴進口,而且在肉制品進口標準上,屬于全球公認最嚴苛的“第一梯隊”,不少湘菜特色食材難以運往當地,由此也帶來了成本上的增加以及諸多挑戰。
即便有固定供應商,蒸瀏記團隊還是要花大量精力,來應對需求量持續增加的生豬肉等鮮活類食材供應保障。
另一項挑戰則來自快速擴張使得“本地化”用工需求的急速增加。對蒸瀏記而言,這是走向“國際化”必須面對的挑戰。“由于文化和語言上的差異,從招聘、培訓到上崗,相比國內難度更大,耗費的精力也更多。”劉三平說。
從籌備首店至今,劉三平常駐新加坡已近半年,親歷蒸瀏記在新加坡“從0到1”的突破。面對種種挑戰,蒸瀏記團隊展現了非一般的戰斗力,從首店開張,到過去兩個月時間內新開三家門店,叩開了進軍海外市場的第一扇門。